12月7-8日,“多介质协同的土壤科学交叉发展”高端论坛暨广东省土壤学会2024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大会)在佛山成功召开。本次大会由学会联合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佛山大学承办,研究所及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及广东院士联合会协办。广东省科学院科研管理部主任黄丹,研究所所长董军,副所长刘同旭、陶亮及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会员单位的300余位专家学者、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处长刘羽,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王艳芬,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广东省科学院院长陈为民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广东省土壤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副理事长党志主持,学会理事长、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党委书记李芳柏致欢迎词,陈为民、佛山大学副校长曾新安、佛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黄飞飞分别致辞,共同期待本次大会在助力广东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土壤科学创新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大会设“多介质协同的土壤科学交叉发展高端论坛”以及“耕地质量提升与农业绿色发展”“新污染物土壤污染过程与风险、膜生物学”“土壤健康与人类未来”和研究生论坛四个分论坛,围绕国际土壤科学研究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优势,针对重点发展地球关键带过程与土壤功能演变、农田土壤健康与质量提升理论与技术、区域土壤复合污染过程与绿色修复、土壤生物的分布、过程与功能等优先领域和重要方向开展学术研讨。
党志主持大会开幕式
李芳柏致欢迎词
陈为民致辞
曾新安致辞
黄飞飞致辞
高端论坛上,朱永官作“病毒与土壤健康:一些新进展”主题报告,提出关注土壤病毒,并通过“重金属胁迫下土壤病毒辅助代谢基因的适应性表达有助于稻田土壤固碳”“微塑料影响土壤碳循环—病毒的作用”两个经典案例,让与会者清晰了解病毒与土壤健康方面的研究进展。刘羽作“国家基金委改革最新动态和土壤科学前沿”主题报告,向与会者详细讲解科学基金最新改革举措及土壤科学重点发展领域。王艳芬作“高寒泥炭地甲烷代谢”主题报告,指出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导致灌丛林可能产生的甲烷排放增量,从而影响土壤碳库稳定性。沈仁芳作“我国耕地土壤问题与质量提升对策”主题报告,指出新时期我国土壤资源安全面临的三大严峻挑战,总结分析我国耕地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开展耕地监测、改良、培肥、利用等提升耕地质量的核心策略路径。
朱永官做主题报告
刘羽做主题报告
王艳芬做主题报告
沈仁芳做主题报告
浙江大学何艳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周国逸研究员、吉林大学赵勇胜教授、南京农业大学邹建文教授、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新明研究员、暨南大学莫测辉教授、佛山大学喻敏教授、厦门大学陈能汪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王云强研究员等国内知名学者分别就污染土-水系统减污降碳、土壤固碳、污染物介质迁移及界面效应、稻田和淡水养殖湿地CH4和N2O排放观测研究、地气物质交换与大气环境质量、新污染物农田土壤安全利用关键技术、酸性土壤植物适应性、红树林-盐沼-河口系统碳氮循环、土壤水文过程与调控等方面做了精彩纷呈的大会报告。
会议合影
分论坛现场
大会还颁发了学会第三届优秀青年科学家奖,华南植物园郑棉海副研究员、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陈国俊副研究员、中山大学张妙月副研究员暨南大学刘白林副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王丹副研究员等5位青年学者获得奖励。
大会为研讨土壤科学发展的新方向、新技术、新成果,提供了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报告内容丰富、展示了我国土壤学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受到业内广泛关注,学术交流气氛活跃,实现了预期目的,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颁奖仪式